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經濟與民生須同步發展

《施政報告》在扶貧、安老助弱和教育等方面積極進取,值得肯定。但在長遠經濟發展、扶助中產及中小企方面則着墨較輕,未能達致民生與經濟並駕齊驅。政府推行紓貧解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措施的同時,宜兼顧中短期經濟發展。

 

行政長官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在扶貧、安老助弱和教育三大範疇明顯大舉投入資源,扶貧措施以就業自助為主軸,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幫助低下階層解決燃眉之急,令20萬低收入家庭受惠,更有激勵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教育、房屋及環保方面措施均有長足進展,尤其教育方面令人有脫胎換骨之感,充分反映特首和有關官員在政策上的思考、決心和努力,值得肯定和支持。

民生、經濟須兩條腿走路

然而,香港長遠經濟發展有跨越性、凌駕性和重要性。民生和經濟必須兩條腿一起走路,缺一不可。在長遠經濟發展方面,今年《施政報告》缺乏具體的政策重心,針對中產及中小企的政策措施幾乎隻字不提。

中產是社會的基石,如政府所說,扶助中產及中小企要依賴經濟發展,那麼經濟發展便更加吃重。但翻看《施政報告》的經濟部分,只是一般新瓶舊酒,缺乏亮點。雖然政府增加基層福利,積極回應了民意訴求,有助紓解民困,但未能做到民生與經濟並駕齊驅的局面。

資源應用得其所

政府坐擁龐大儲備,絕對有足夠條件花錢,而現時亦是應該花錢的時候。暫時我們有的是錢,沒有的是時間,但錢必須用得其所,主要是要用在兩大範疇:紓貧解困和經濟發展。但上次《財政預算案》看到的是盲目派錢,令人沮喪。今次《施政報告》看到在紓民解困方面政府作出了長期承擔,令人欣慰,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則抱殘守缺,令人失望。

紓貧解困一定要做,但所用的公共開支一去不復返,而經濟發展的投放將會在稅收方面取得回報,亦可用以支付未來的公共開支。如產業發展繼續停滯不前,福利開支持續擴大並納入經常性公共開支,而經修訂後興建公共及私人房屋的6:4比例勢將削減政府庫房的賣地收入,可見將來香港只有一條出路,就是加稅、擴闊稅基、擴大稅網,進一步打擊經濟發展,走上福利社會的不歸路,相信這不是我們樂見的。

中產負擔未輕

今年《施政報告》的政策資源集中流向基層市民,中產階層切實面對的困境,明顯得不到政府足夠的重視。回顧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能夠惠及中產的措施確實屈指可數。中產階層的家庭成員,超過350萬人,約佔香港總人口的50%,是推動香港發展的中流砥柱,更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中產要面對通脹、居住負擔高企、就業發展渠道狹窄等問題,生活漸趨窘迫。由於負擔不斷加重,生活質素惡化,形成中產階層萎縮,中產向下流的趨勢不在話下。

中產最關注的整體生活質素問題,包括教育及醫療等問題,大多仍在研究階段,落實需時,中產受惠極為有限。但長久以來,他們對政府忽視其利益訴求已經產生不滿。特區政府若要贏取市民的支持,就必須回應中產訴求,讓他們能夠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適當地減輕他們的重擔。期望特區政府能夠正視中產面對的困局,減輕中產負擔

先凝聚社會共識

社會資源分配上的重組,令日後施政的局限性埋下伏線,未能顧及香港整體平衡發展。此外,汲取過往一年的經驗,政府在推行政策時,必須加強與各持份者溝通、凝聚社會共識,以便更有效落實《施政報告》的各項建議。如何將眾多措施付諸實行,才是對特區政府的嚴峻挑戰。對於《施政報告》建議增加多項福利和恆常開支,政府亦必須注視長遠的財政承擔。

總括而言,這份《施政報告》有很多亮點,主體上這是一份好的《施政報告》,值得支持。政府在紓貧解困和增加房屋土地供應措施上的力度,凌駕了中短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施政報告》中不足之處。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