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2年10月
用鐵閘說好城市故事

沒有你不能做,只有你不敢想。要求商店借出鐵閘作畫,用來記載城市故事?如此看似無助生意的舉動,卻真的一次又一次出現在最錙銖必較的香江街頭。

 

相比起放置於守衛森嚴的教堂藝廊,藝術滲入街頭更顯可人可親。所以街頭彩繪塗鴉從來不是新鮮事:德國柏林圍牆“東邊畫廊”固然世界知名,甚至像首爾梨花洞、重慶黃桷坪,或是台中彩虹眷村,本來平平無奇的尋常地,經過彩繪加持,一樣可以成為遊人爭相到訪的打卡熱點。

 

恍若午後的一杯紅茶與幾片曲奇,街頭彩繪存在於水泥鋼筋森林之中,足教都市人暫且停下匆匆步伐,聆聽城市回聲。香港青年藝術協會總監曾慧敏深明此理,遂帶領協會推行“城市閘誌”社區藝術計劃,實行將店舖鐵閘權充畫布,記錄香港故事,留住集體回憶。

 

無心插柳 閘上作畫

曾慧敏透露,“城市閘誌”的概念,是由香港青年藝術協會主辦的大型藝術展覽脫胎而來。2016年在機構安排下,幾位藝術家於土瓜灣的店舖鐵閘上繪畫,活現區內故事。由於反應良好,曾慧敏與機構團隊認為類似的活動可嘗試擴展至全港,“城市閘誌”社區藝術計劃因而逐漸成型。由2017年起,計劃遍及多區,藝術團隊已在深水埗、灣仔、佐敦、鰂魚涌等九區創作了83道鐵閘畫作。

 

繪畫鐵閘的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塗抹色彩前的準備功夫則必須按部就班。曾慧敏說,“城市閘誌”選定區域之後,必須先與專業人員確定該區主題。“就像深水埗,許多人聯想到飲食,但我們經過研究得知它曾經開滿製衣廠,又是不少成衣原材料集中地,故決定以製衣為該區主題。”待決定主題後,才與團隊落區物色可以合作的店舖。

 

靠意念成畫 憑經驗做事

“團隊女成員與店主洽談通常較為順利!”曾慧敏笑指,團隊多年實戰已累積不少經驗,例如在舊區向地舖店主要求繪畫鐵閘,女成員的成功率總是較高。當然,她不諱言也有不少店主對計劃完全不感興趣,立時被拒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因此,團隊也學懂了靠地區組織幫忙說項。“例如在佐敦我們會聯絡玉器商會幫忙。”有了“地頭蟲”協助,事情方能水到渠成。

 

當萬事俱備之後,只待委派合適的街頭藝術家在閘上作畫。曾慧敏坦言,繪畫內容不是隨心而為,他們盼望畫作能帶出地區店舖特色,更盡量希望把店東容貌繪上。“店舖日間要營業,藝術家每每只能在深夜待店舖關門後方能作畫。”曾慧敏補充,噴畫通常一兩晚可完成,繪畫則要三至四晚。

 

閘上畫作有故事,成畫背後卻難免有事故。“城市閘誌”闖蕩街頭多年,試過有店舖答允合作,本已即將事成,店主卻突然因風水問題而拉倒。但曾慧敏說,也試過有店主夜晚煮糖水慰勞藝術家,亦有藝術家與店主成了好友,計劃完成後還不時到店舖幫忙。這些意外的緣份與人情味,也構成了他們回憶中的一塊重要拼圖。

 

畫鐵閘只是第一步

"城市閘誌"也曾舉辦過導賞團,邀請區內街坊擔任導賞員,冀透過道道鐵閘串連起多團別具特色的本地遊。他們也想到店舖日間營業,鐵閘若只能夜晚露臉?實可惜。於是團隊設計了手機應用程式,讓公眾即使在沒有導賞團的情況下,仍可自行透過AR技術欣賞到畫作,了解到背後故事。

 

在曾慧敏與“城市閘誌”團隊眼中,繪畫鐵閘其實只是第一步。由彩繪引發出不同活動,使港人更加留意自己身處的社區,促進本地遊,繼而帶旺社區經濟,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期盼,路人哪怕摩肩接踵,行色匆匆,也有機會張開心靈,細賞城市。圖像無聲,觀者有情,緣分就是始於街頭的一閘色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