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4月
應對疫情 虛擬展覽成主流

疫情之下,全球各地的商貿展覽或延期、或取消,但不同業界的採購需求依然存在。不少大型展覽均移師網上舉行,繼續為工商各業提供寶貴的接洽平台,預計疫情過後,虛擬展覽亦會成為主流,與實體展覽並存發展。

 

 

 

周啟良:綫上綫下混合模式將成大勢

展覽一向是中小企爭取訂單的主要渠道,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貿發局)每年舉辦多項國際性的展覽,滙聚海內外的展商和買家。去年受疫情影響,不少港商在綫上尋找新買家和訂單,貿發局即時變陣,加強網上服務,如將實體展覽整合並改於網上進行、推出升級版貿發網採購平台,為買賣雙方提供新渠道,打破地域限制,盡量將疫情帶來的衝擊減至最低。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預料,網上加實體的混合模式展覽將成為新趨勢,貿發局就此配備了不同的服務,如推出人工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3D虛擬展覽攤位、產品視頻製作服務、“貿發網採購”平台等。

 

平台功能撮合買賣雙方

“商對易”平台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作自動配對,提升配對效率,亦為買家和供應商提供會議安排、實時聊天、視像會議及電子名片互換等網上自助的功能。在“夏季採購匯 I 網上展”及“秋季採購匯 I 網上展”期間,分別為買家及展商安排了逾4,500場及9,000場視像會議。

 

“相較在實體展覽等待買家到訪,網上展的供應商則可主動出擊,與各地買家接洽,提高合作機會。”周啟良形容箇中最大的挑戰是時差,“幸好歐美買家非常體諒,願意遷就時間,大部分網上視像會議都在香港時間午夜前舉行。”另外,為了避免供應商和買家預約視像會議後失約,貿發局更發動全球50個辦事處,安排人手在預定時間前溫馨提示,確保雙方出席視像會議。

 

對參展商而言,網上宣傳技巧、產品展示方式要令人眼前一亮亦相當重要。因此,貿發局的產品視頻製作服務,協助仍未掌握短片製作技巧又資源不多的參展商,以視頻模式凸顯產品特色,為日趨數碼化的採購模式作好準備。貿發局亦推出免費支援服務“T-box升級轉型計劃”、免費綫上研討會、“數碼學堂”及“網購學院”等教學資源,裝備中小企化身成為“電子商貿達人”。

 

實體展覽價值無可替代

回顧過去一年的經驗,周啟良指網上展覽具有獨特優勢,例如一些以往只有實體展覽的創意行業,在虛擬展覽的平台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以往時裝展因場地所限,最多只能夠招待約1,000名現場觀眾。受疫情影響,我們將去年九月舉行的CENTRESTAGE移師網上舉行,特地到清水灣電影製片廠,以綠幕拍攝,再以電腦特技效果注入不同主題,製作了六場結合數碼與實體元素的時裝滙演。”這些時裝滙演展示了逾40位本地及亞洲時裝設計師的作品,吸引超過38萬人次收看。

 

但他強調,實體展覽依然是不可代替,亦非所有展覽也適合在網上舉行,珠寶展便是一例,因貴價珠寶需要近距離觀察寶石色澤、清淨度,亦要試戴款式設計是否合意,難以透過螢幕可作比擬。另一例子則是每年吸引過百萬人進場的書展。周啟良說:“書展除了是書籍銷售平台,期間舉辦的作家講座等文化活動,更令書展成為城中的文化盛事、家人和朋友聚會的活動,更吸引內地、台灣,以至東南亞等地的讀者參與,這些也不是單純網上書展可以滿足。”不過,貿發局在書展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增設全新的“網上書展”欄目,“參展商名錄”頁面集合參展商旗下的網上銷售平台,亦增設了“文化線上行”專頁,讓書迷可瀏覽一系列由合作夥伴提供的網上閱讀、博物館展覽及文化活動資源,包括過往十年的書展經典講座錄影片段。

 

因此,周啟良相信在疫情過後,未來的展覽會以實體與網上混合模式舉行,相輔相成,O2O採購將成為新趨勢。他強調,即使恢復舉辦實體展覽後,貿發局仍然會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網上採購會,配合各行業的採購周期,為供應商帶來額外接觸環球買家的機會,並計劃在實體展覽中新增虛擬展台、現場直播產品推介會及產品演示,助供應商向未能來港參與展覽的海外買家推廣產品。

 

 

 

黃卓琛:虛擬展覽突破時地且減省成本

疫情下,全球各地不少商貿展覽延期或取消、或移師網上舉行。智能活動管理軟件平台EventX協助各行業客戶舉辦虛擬展覽或新聞發佈會,不但在疫情下可繼續收宣傳及交流之效,更能減低成本,預期在疫情緩和後,不少企業將同步採用虛實活動方案,而發佈會及講座移師綫上平台更會成為新趨勢。

 

疫情期間,展覽業進入冰河時期,EventX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黃卓琛坦言,為尋找生存空間,業界開始借助科技,將展覽等活動轉移至綫上舉行。“大部分新客戶都是首次舉辦虛擬展覽,當團隊與他們合作時,為讓他們理解有關活動做法,除提供個案分享及建議,也會安排教學。以菲律賓客戶為例,公司協助他們舉行虛擬新聞發佈會,不但提供虛擬展覽方案,還指導他們如何吸引全球媒體關注,達到最大宣傳效果。”

 

虛擬攤位具吸引力

至於展覽規模方面,黃卓琛指視乎客戶種類而定,其中貿易展覽會的主辦方,一般舉辦規模較大的活動,經轉化為綫上虛擬攤位,可吸引多達數百間公司參與;另有一些企業客戶,如微軟和南華早報等,則需推行市場推廣活動,團隊普遍會利用如聊天機械人等數碼工具及數碼行銷方式,協助他們與客戶溝通和進行銷售。

 

提及開發新技術及多元方案,黃卓琛表示,貿易展覽會主辦方的展覽需要很多攤位,並要配合一些市場推廣活動、研討會及記者招待會等即時串流活動,故對寬頻有龐大需求,故軟件的穩定性和數據安全尤其重要,如何利用數碼工具加強參展商和出席者的溝通並進行行銷亦同樣備受關注。

 

 

實時通訊功能突破時地限制

“為提高與會者之間的互動,我們增設了視像及其他實時通訊功能,對平台運算能力與網絡流量的要求會更高,要確保平台服務保持穩定表現,以至達到低延遲效果並不容易。”他補充,由於虛擬會議的用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地區網絡連線速度與效率有所不同,在此情況下,EventX特別依靠由 AWS(Amazon Web Services)CloudFront 提供的內容傳遞網絡(CDN)服務,成功將串流影片的延遲率減少 70%。

 

相對傳統展覽,黃卓琛認為,虛擬展覽有其獨特優勢,首要是全球各地的人都能參展或出席活動,更可節省海外參加者越洋赴會的交通時間及整個旅程所需的開支。此外,虛擬世界存在很多數據,能有效地為活動主辦方作出一些配對,為他們推薦一些合適的參加者。

 

疫情過後仍有需求

有研究顯示,現時活動軟件在亞洲的年消費額,總值逾十億美元,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 黃卓琛指其團隊亦發現,與疫情前相比,不少首次舉辦虛擬活動的展覽商或國際活動商,經初試啼聲後,均發現不只成本下降,瀏覽量也大增,故相信疫情過後,實體展覽逐漸復甦,不少企業仍然在線上線下同時舉行活動,或將線上活動視為“Plan B”方案,以提高參與自由度及解決場地問題,並可視為應對突如其來狀況的解決方案。

 

“以Zoom為例,疫情期間用戶的使用量大增,但不代表疫情緩和後,他們便不再使用這類可連繫各地與會者的會議軟件;同一道理,目前網上展覽始終未能完全取代實體展覽,因網上形式難以為參與者帶來親身接觸及互動的機會,但對若干發佈會及講座活動而言,移師至線上已成新趨勢。” 黃卓琛相信,企業同步選用虛實活動方案將會是未來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