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2月
尋求全球化新動力

反全球化、貿易壁壘在全球各地似有抬頭之勢,令人憂慮多邊貿易的體制面臨衝擊。面對反全球化浪潮,各國如何自處?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又能否力擋貿易保護主義,成為全球化的新動力?

 

關家明:貿易壁壘讓全球少賺8,000億美元

說到香港人最深印象的反全球化例子,必定是2005年在港舉行的世貿會議,當時大批韓農來港示威反對世貿,示威者跳海、衝擊警察防線,可謂反全球化的典型例子。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界線,在此以前的反全球化活動僅限於個別地區、城市,在此以後各國金融體系均受到衝擊,貿易壁壘措施紛紛出台,反全球化正式走上國際層面。

 

保護主義抬頭損失慘重

從世界貿易角度看,關家明形容全球化就是跨境資金的整合。顧名思義,反全球化就是阻礙跨境貿易、減低資金流通活躍程度,“金融海嘯距今幾乎十年了,但從跨境金融、資金流動等多方面數據顯示,國際表現已不復當年表現。即使世界總貿易量於2011年已回復至2008年水平,但同期全球經濟復甦,相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貿易佔比依然較2008年低。”世界貿易組織亦表示,過去數年全球貿易增長速度慢於生產增長速度,正是反全球化的痕跡。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香港、內地及國際企業時有聯繫,關家明指出,他們不約而同反映貿易壁壘令營商更形困難。“金融海嘯對各國造成沉重打擊,這些年來G20的成員國新設不少進口限制措施。有報告研究這些貿易壁壘措施令多少貿易泡湯,從2010年至2015年底,G20共損失約8,000億美元的總貿易量。換句話說,若保護主義沒有抬頭,全球起碼多賺8,000億美元。”

 

全球化不可逆轉

去年英國“脫歐”公投是一條導火線,反全球化議題終於引爆成國際政治議題。關家明預計引發骨牌效應,加快反全球化的步伐。“美國總統特朗普施政方針偏向保護主義,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她的舉措可謂牽一髮動全身。”2017年是關鍵的一年,適逢德國、法國大選,選舉結果會否衝擊歐盟實難以預料,關家明坦言,歐盟本身是歐洲一體化的象徵,一旦四分五裂,變成歐洲多體化,只會令反全球化越演越烈。

 

可幸的是,反全球化思潮是發生在全球化已相當成熟的今天,關家明坦言,全球化幾乎是不可逆轉。“即使特朗普鼓吹保護主義,但其講話亦只明言要重新審視全球貿易,而非全面推翻,可見封關鎖國是不可能的,反全球化亦非斷然中止與別國的互動交流。”

 

中國式全球化:“一帶一路”

有指“一帶一路”是中國式全球化,那又能否重新帶動全球化呢?關家明指出,“一帶一路”和反全球化處於互相制衡的局面,但“一帶一路”仍屬初步階段,沿線國家多屬小國,面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恐怕亦挑戰重重。他強調,“一帶一路”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將中國的成功經驗推而廣之。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似乎走向保護主義,關家明認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則支持全球化,香港背靠中國,情況仍然樂觀。“保護主義對十分依賴貿易的香港來說確有影響,但基於我們背後有強勁的中國因素,故打擊有限。”他預計,未來十年的國際貿易仍會出現一些新的貿易壁壘,但不致於引發嚴重國家衝突,“事實上,中國和美國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貿然攻擊,最終只有落得損人不利己的局面。”

 

雷鼎鳴:保護主義擋不了全球化發展

英國通過“脫歐”公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意大利公投否決憲法改革、疑歐派政黨於各國崛起,凡此種種令人感到2016年是全球化倒退的一年。若以行車比喻,全球化這輛列車高速前進數十年,近年漸漸慢了下來,甚或停滯不前,更有開倒車之勢。

 

無疑中國是全球化的得益者,憑着“世界工廠”的生產力,中國承接來自全球的生意,積聚實力、逐漸強大;同時,發達國家的企業紛紛到中國設廠,憑低廉勞動力,賺取厚利。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表示,有人歡喜有人愁,財團與發展中國家當然樂見全球化蓬勃發展,但不得不知亦有人在全球化浪潮中得不償失,因此必須先了解全球化帶來的正面及負面的影響,方可了解全球化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方向。

 

全球化惠及世界三分二人口

由經濟學家Branko Milanović繪製的“大象圖表”,列出1998年至2008年間全球收入的分佈圖,揭示在全球化下,各個階層的收入升幅並不平均。雷鼎鳴分析圖表指,從“象尾”到“象鼻”,依次主要是非洲低收入居民、發展中國家工人、發達國家勞動階層、全球資本家及富人。“象背”和“象鼻”階層的收入增長最多,顯然是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象尾”和“象嘴”階層的收入升幅不大,部分是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雷鼎鳴指出,非洲有部分人太貧窮,根本缺乏參與全球貿易的能力,自然無法得益;至於其餘三個階層的收入升幅明顯不均,但不能就此斷定全球化是錯誤的發展,“事實上,‘象背’的人佔大多數,這些年來其收入增幅達60%至80%,而中國的人均收入更急升400%。以全球人類福祉來說,世界有三分二人口的生活都因全球化而獲得改善。”

 

儘管如此,但也有不少人非但未能享受全球化的成果,甚至認為自身利益受外來者剝奪,不滿情緒日增。雷鼎鳴提到,發達地區的勞動階層反對全球化聲音較大,亦易受媒體關注,但他對這股反對力量能否足以阻擋全球化的進程表示懷疑。

 

“一帶一路”是全球化新力量

當前全球化仍然是主流,但亦須及時探索全球化的新動力,大家的眼光不期然投放在中國身上。雷鼎鳴指出,近年中國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被視為全球化的新一輪推動力,“‘一帶一路’無疑是全球化的新起點,但這畢竟是新概念,成熟需時。你可視‘一帶一路’為推動全球化的新力量,但目前絕非主要動力。”

 

雷鼎鳴強調,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始終仰賴世界各國攜手推動。雖然歐美出現反全球化的聲音,但國際貿易令各國的利益總和日增,各國從中都分一杯羹,當中有利益分配不均的情況,卻不能否認全球化對總體經濟是有利的。

 

“全球化將‘餅’造大了,每個國家就能分到較大的‘餅’,這是各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往後全球化的主要動力。”雷鼎鳴認為,“一帶一路”的國家必定支持全球化,恨不得加快全球化步伐,推而廣之絕大部分國家亦樂見全球化繼續前進。

 

美國離場無礙全球化進程

要數當前最反對全球化的領導人物,必定是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雷鼎鳴說:“特朗普競選時已語出驚人,預計他上任初期難免推出一些貿易壁壘措施,否則無法向支持他的選民交代。但亦不必過分憂慮,即使美國退出全球化這個‘遊戲’,我們仍然可以繼續玩下去。”

 

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舉足輕重,特朗普揚言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後,不少國家立時若有所失。但雷鼎鳴強調,歐美的政經力量固然重要,但今天世局的發展已非由他們單方面主導。“以經濟開放度來說,現在美國的態度是不斷退步,是走下坡的象徵。”

 

面對歐美保護主義興起,雷鼎鳴坦言,唯有其他國家堅持自由國際貿易,方為良策。“歐美本身的內部問題,令當地不少人不滿全球化,而我們亦難以阻止歐美保護主義的浪潮。但必須謹記,根據經濟理論,面對別國實施貿易壁壘,切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報復只會兩敗俱傷。在一般情況下,自己保持開放貿易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