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9月
迎接共享經濟時代

近年全球興起“共享經濟” 這種新興經濟模式,共享資源包羅萬有,包括房屋、汽車、個人技能、人力等。若想趕上這股共享熱潮,應如何掌握箇中關鍵?

 

共享經濟意謂把閒置資源透過互聯網平台與他人分享,從而賺取利潤,短期住宿租借平台Airbnb及由兼職司機負責接送的UBER平台俱為例子。以Airbnb為例,現已在全球190個國家、共計超過30,000個城市提供租住服務。據國際會計審計專業服務網絡羅兵咸永道估計,共享經濟將於2025年為全球創造3,350億美元財富,可見其發展勢不可擋。

 

共享經濟全球火熱

事實上,內地及香港亦緊貼發展步伐,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共享經濟平台。內地較著名的例子有共享租車平台“PP租車”與“滴滴出行”、協助用戶隨身連接免費WiFi熱點的“WiFi萬能鑰匙”等,還有近期非常火熱的共享單車熱潮,採用衛星定位系統和無樁停放的“互聯網+”營運模式,可以隨時停靠、在線支付,完全革新單車租用行業的生態。香港不少青年創業家都被這股共享經濟風潮吸引,繼而加入其中,物品租賃平台Gaifong、共享汽車平台Carshare、旅遊交友網站Sam the Local平台等都是本地成功例子。

 

可持續發展經濟概念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指出,共享經濟並非新鮮概念,而只是透過創新科技重新呈現而已:“以前當家中沒有豉油,都會向鄰居借,其實是同一道理。隨着城市發展,社會把這運作模式以另一種方法呈現出來。當今共享經濟有兩大重點:其一是並非純粹賺取利潤的商業模式,而是可持續發展;其二是透過科技重新善用閒置資產,提高社會資本。”

 

事實上,共享經濟對企業、社會及市民均帶來好處。對市民而言,使用者能有更多選擇,而供應者則可善用閒置資源,更有效運用社會資源。黃元山以租住房間為例:“供應者可能閒置的房間,租出去等同把本來無用的資源重新運用;另一方面,租住者可在酒店以外找到其他選擇,體驗當地民宿。所以,共享經濟對供求雙方都能帶來好處。”

 

黃元山認為,共享經濟對企業營運不無好處。“企業大可借鏡共享經濟的概念,開拓及採用新的營運模式。共享平台能令行業百花齊放,同時反映市場需求的轉變。在社會層面來說,共享經濟不單提升社會資本,並可拉近人與人的連繫,有助提高社會互信度。”

法律必須與時並進

共享平台業務紛紜,牽涉多種法例問題:飲食範疇涉及“食品製造廠牌照”,房屋範疇牽涉“旅館牌照”、 《消防條例》,汽車範疇則涉及《道路交通條例》,經營者面對的法律難題成為發展的一大阻力。當共享經濟迅速發展,如法律制度未能跟上其發展步伐,將對經營帶來限制和疑慮。

 

黃元山形容,共享經濟在香港面對的問題是“舊瓶新酒”。“共享經濟一定牽涉法律問題,故法律條文必須與時並進,要結合不同持份者和跨部門的討論,尋求社會共識,就是共享經濟並非零和遊戲。”他認為,政府在這個議題上責無旁貸,建議政府先以試驗性質,推動修訂法例。“不需要立即修改法例,而是由政府牽頭成立討論小組,逐步推動相應法例的修改。”他強調,政府不應採用“鴕鳥政策”,反而要及早處理問題,並強調官、商、民三方協作相當重要

 

其他國家的做法或可成為香港的借鏡對象,以解決共享經濟衍生的各種爭議。韓國在2012年推出共享城市的概念,首爾市長朴元淳推出“共享首爾”計劃,由多個持份者組織共享委員會,制定符合未來發展的法規。香港亦可仿效,及早令香港的共享經濟與世界接軌。

 

O2O共享經濟

不少初創企業期望在這股共享經濟熱潮中分一杯羹,青年創業軍創辦人溫學文就是其中之一。他先後創立多個O2O共享經濟平台,包括“司儀網”、“美髮網”、“攝影師網”、“設計師網”、“作家網”等,成為香港共享平台發展的先驅之一。

 

溫學文於2015年成立“司儀網”,作為發展平台的首個試點:“當時發現不少活動在尋找主持人方面遇到困難,同時身邊擔任司儀的朋友卻反映找工作具難度。於是我便嘗試創立共享平台,讓公眾在平台上查閱司儀資料、評價等,然後直接在網上預約。營運一段時間後坊間反應不錯,行業和公眾都予以支持。”溫學文稱現時香港“司儀網”擁有250位登記司儀,成功交易達2,800宗,業務更已進軍台灣。

 

透明度高、去中介

溫學文認為其共享平台具五大特質:一、是去中介化,平台的透明度高,需求者可在平台上與服務提供者直接配對、溝通,平台在整個配對過程中會提供其他增值服務,並只收取平台服務費;二、讓行業中以往被忽略的資源,重新發揮作用;三、公平公正,展現高透明度,立場中立;四、用戶可於平台評價服務提供者表現,服務商亦有一次回覆機會。為了確保評語真實性,管理員會致電留言用戶求證,以核實真偽;五、平台營運機構必須不是行業一分子,免除利益衝突的疑慮。

 

透過網絡營運平台,除可降低成本,亦可覆蓋更廣闊目標客戶群。“網絡世界是跨地域,客戶不局限於本地,客源可來自全球。另外,網絡沒有‘收工’這回事,需求者在何時何地都可找到想要的服務提供者。”溫學文說。

 

新舊角力可取平衡

現時溫學文的多個共享平台暫未牽涉法律規條等問題,源於他事前已考慮過相關情況。他認為本港法例清晰,在創立平台前應先熟讀並理解相關監管制度,在營運時亦能避免“踩界”。

 

共享經濟難免與傳統的經濟模式角力,但溫學文認為,這種角力可取得平衡。“我們亦曾擔憂,創立這些平台會否打破中介公司的‘飯碗’,後來有中介反映正因為有了我們的平台,反而有更多不同的服務提供者給客戶選擇,令他們成功爭取客戶的機會大增。”消費者多了選擇,行業又更添活力,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