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5月
解讀“兩會”探索機遇

今年“兩會”圓滿閉幕,國家在政治、經濟、民生、法制等各方面提出一系列發展綱領。其中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依然被看重,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可見一斑,香港各界應發揮所長、抓緊機遇。

 

竇樹華:編纂《民法典》推動依法治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竇樹華表示,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意義重大,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入推進的關鍵一年、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化之年,會議明確了2017年國家各方面的總體部署、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要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亦是亮點所在,為構建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及《民法典》各分篇的規定提供依據。竇樹華強調,編纂《民法典》是推動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亦對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現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而《民法總則》則是編纂《民法典》的開篇之作,經過集思廣益、反複修改,《民法總則》草案獲高票通過。

 

竇樹華重申,新制定的《民法總則》從國家的國情和實際出發,總結繼承民事法治經驗,同時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面而系統地確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定和一般規則,為編纂《民法典》奠定堅實基礎。

 

鄧宗良:建言獻策達到“準整實新”

對於去年全國政協的工作,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鄧宗良以“準整實新”四字評價。“準”指工作精準,準確處理扶貧等社會剛性任務;“整”指工作有條不紊,以議政性專題會議、專題協商會議、雙周協商座談會等不同方式理順問題;“實”指工作紮實深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就高度重視政協的調查研究工作,強調調研與協商的相互配合促進;“新”指工作勇於創新,廣納不同會議模式,以期促進深入討論。

 

鄧宗良認為,今年的政協會議有一批政策措施的出台,在社會形成廣泛影響,如東北三省的工業轉型升級問題就是近年規模龐大的調研活動,許多意見建議都被收進國務院制訂的《關於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從中可見會議的實效。

 

此外,鄧宗良又讚揚政協會議“堅持民主協商、平等議事,圍繞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實現高水平的共識平衡”。今年會議共計收到5,210份提案,當中的4,526份立案審查,為社會發展的不同範疇帶來寶貴意見。以脫貧問題為例,一眾委員提出產業扶貧為治本之策,建議於貧窮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遊、特色種植業等產業,穩定達至脫貧致富,務實可行,得到中央高度重視。

 

王一鳴:開啟可持續中高速增長新階段

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內地經濟正逐漸回穩,生產者物價指數回升令企業利潤提高,有助改善企業投資信心。然而,經濟結構性失衡依然存在,資源過度傾向房地產,導致高房價和高庫存並存,不但影響產業發展,更令金融風險上升。他強調,內地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持續深化“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透過適度擴大消費與投資需求、促進科技創意創新,培育和催生未來產業,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與活力,致力開啟可持續中高速增長新階段。

 

王一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亦寄予厚望,期望能夠達到幾方面的功能目標,包括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建體系;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繼而構建成“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建設大灣區的創新共同體,成為全球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從文化、教育、就業、環保等入手,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

 

沈丹陽:抓緊“一帶一路”新商機

去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億美元,經貿合作區新增投資50億美元、產值361億美元,並完成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亦在進展之中。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未來應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通關合作,切實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加強推進與沿線國家的認可交流、自貿區網絡建設。他提到,全球產業結構正處於加速變革期,“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步入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期,產油國、資源國進入結構調整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與中國建立機制化的產能合作,中國可重點推動鋼鐵、建材、化工、輕工、汽車等行業的優勢產能。

 

除了上述提及的範疇外,沈丹陽指出“一帶一路”亦衍生了八大新商機:專業服務、金融服務、工程建設、高增值航運服務、人才及教育服務、旅遊服務、會展節慶服務、提升總體競爭力。他認為,香港的專業服務具備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水平,是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軟實力,香港的金融、會計、法律、航運、旅遊等行業亦可受惠,達到雙贏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