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年3月
香港構建一帶一路軟實力樞紐

“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的基建聯繫、貿易與產業、金融整合等不同領域的合作,對專業服務需求十分殷切,香港專業服務享譽國際,如何從“一帶一路”商機中分一杯羹。

 

李芝蘭:香港專業建構中國軟實力

“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多番強調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醒國民綜合實力由硬實力和軟實力共同結合,兩者同樣重要。“一帶一路”是目前中國最宏大的策略,在這個框架下,中國必須繼續建構自身軟實力,促進和沿線國家的合作,鞏固各方的互利關係。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政策學系教授李芝蘭曾撰文分析香港於“一帶一路”國策下的定位,倡議香港以其專業服務優勢為國家軟實力貢獻。最近,她與其研究團隊獲得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撥款,研究有關香港專業服務業在“一帶一路”的角色及其可持續發展,並組建跨學科應用研究平台“香港持續發展研究樞紐”,連結大學與社會業界。

 

軟硬實力兼備:可親的獅子

探討香港與國家軟實力的關係之前,先要理解何謂軟實力。李芝蘭解釋,軟實力一向是比較傾向學術性質的概念,公眾必須清楚了解其含義,才有利日後討論。“所謂軟實力,就是一種相對於硬實力的概念。何謂硬實力?古時代,各勢力利益矛盾,又或理念不合,通常以武力解決問題,強者勝,弱者敗;現代社會不會老是打仗,改用經濟制裁,某弱國不聽話,某強國就不跟她做生意,弱國唯有就範。”

 

簡言之,硬實力就是軍事力量、經濟力量。以軍事力量、經濟力量等強硬手段逼使別人,雖然時有效用,但總歸難以收服人心。李芝蘭說:“軟實力剛好相反,不是武力,不是財力,而是吸引力。以交友比喻,怯於你武力而交往的說不上朋友,受你財力引誘的也說不上朋友,唯有真心喜歡和你相處,被你魅力吸引的才是朋友。”從國際政治層面看,中國培養軟實力的結果,就是建構出受別國欣賞的文化內涵和形象,從而提升地區內的影響力。

 

2014年3月,習近平到訪法國,提起“拿破崙的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李芝蘭認為,中國如要透過“一帶一路”向世界宣揚“可親、可喜、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程序理性相當重要。當中國與別國出現矛盾時,只要堅守程序公義,理性處理衝突,自然得人敬重,而香港則可於此方面盡一分力。

 

德勤2016年全球軟實力報告指出,香港的軟實力位列亞洲城市第一位。香港的人才來自世界各地,77萬人從事知識型產業,分別來自39個不同地區,全球與香港有直接聯繫的院校和企業高達3,491間,有業務往來的國家達79個,任何企業來香港都可以輕易找到對應的協作夥伴。

 

促成“一帶一路”項目在港簽訂合約

“我們可以想像,未來‘一帶一路’的商業項目、大型基建項目會愈來愈多。這些項目可於香港完成合約簽訂,在香港法律體系的框架下,處理日後的法律問題。”李芝蘭補充,香港法律制度聲譽良好,聞名海外。國際市場信任香港法律專業,願意把項目託付我們負責,此為香港的軟實力。一直以來,香港擔當着中國對世界的視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吸引外資流進中國,近十年更積極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這是香港長久以來的角色,我們此方面的基礎很強,日後亦需做得更好。”

 

李芝蘭表示,軟實力作為一個經濟體的吸引力,通常來自國家自身的文化魅力。國與國之間交流,如何在外交溝通、貿易往來上展現文化魅力,則是一種藝術,箇中要求比一般生意複雜得多。但她認為香港已具備相當濃厚的文化氛圍,加上專業服務素質優秀,有條件發展成為“一帶一路”軟實力樞紐。“舉例說,某個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某地段將會發展新基建,當地的鄰里關係會受影響。從前,政府和商人可能不太理會這些,但現在我們要體現文化魅力,就總不能忽視鄰里關係等種種細節。香港的社區關係管理經驗豐富,擁有充足人才,可以從中幫忙協商。”她繼續說明,香港的社工相當專業,過往中國的社會工作發展都是參考香港,證明香港在這些專業範疇的領先地位。

 

李芝蘭亦指出,所有項目都會涉及風險,剛才提到的例子就屬於社區風險,若不謹慎處理,可以引起民怨,甚或激發示威。其他風險例如商業風險、管理風險、主權風險等都需注意。她指出,處理風險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風險發生。“對比中國,香港的仲裁與和解更為專業,這方面的技術需要進一步加強,未來可以藉此規避很多‘一帶一路’項目的風險。”

 

“一帶一路”的國際法框架

各國的法律基礎不盡相同,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時,由於兩地法律見解差異而失利的事件時有發生。中國也不例外,蘋果公司、New Balance、著名籃球前運動員米高佐敦都曾先後就商業法律問題與中國的企業和局方爭議。李芝蘭指出,“一帶一路”將啟動多個項目,涉及金額無可估量,因此需要事先解決法律差異所帶來的潛在問題。事實上,國際上一直有人推動發展一套模範商業法,當兩國商業法出現矛盾時,雙方可以參照這套模範再作判斷,有利達成協議。“聯合國也有推動相關工作,模範商業法的作用在於harmonisation(促進協調),減輕由於兩國商業法的矛盾所產生的衝突。”

 

李芝蘭強調,中國如要建立適應“一帶一路”的國際法框架,需預先考慮各種商業交易的風險。“在‘一帶一路’的大格局下,我們可以預見一些超大型項目,它們的合約方不會是企業,而是政府。過往曾經發生過一種意外:由於某國政府換屆,新政府不跟從前任政府路線,故前任政府所簽訂的合約都失效。這種主權風險便是建立國際法框架時必須考慮。”她認為,香港是健全的法律中心,應該更積極參與這方面的“一帶一路”事務。香港可先在研究方面着手,預先衡量沿線各國風險,避開風險高的時間與地方。

 

迎合“一帶一路”的發展大潮流,香港的專業服務大派用場。李芝蘭強調,香港專業服務將為面向世界的“中國品牌”錦上添花,增加其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令香港的國際聲譽更上層樓,更能體現出“一國兩制”的獨有優勢。

 

劉炳章:專業界別在“一帶一路”大有作為

談到“一帶一路”如何為香港專業服務帶來機遇,相信不少人業界中人亦感知易行難。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走訪“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切切實實在當地考察,目的是探討香港專業界如何透過“一帶一路”開拓發展。

 

港專業服務補“一帶一路”所缺

英國脫歐、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保護主義及民粹主義抬頭等,在如此複雜多變的世界局勢下,劉炳章指出,中國不可再一味跟隨歐美國家的腳步走,也要創造出自己的遊戲規則。亞投行、絲路基金、中國與東盟十國的自由貿易協議等應運而生,漸漸拓展一條新路線,“一帶一路”戰略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倡。

 

“‘一帶一路’覆蓋全球四成人口,目前這些國家合計的GDP不高,意味潛力相當巨大,香港正好從中尋找商機。”劉炳章作為“老香港”,坦言香港優勢眾多,“香港早已發展成為國際自由港是為先發優勢;‘一國兩制’是為社會體制優勢;香港是海上絲路的起點是為地域優勢;資訊流通、人才庫、完善法制和業務道德亦給予別人信心。”他強調,香港服務相當專業,能夠提供頂級的專業服務,恰恰這是“一帶一路”國家所缺乏,特別是金融服務方面,香港可以彌補不足。

 

緊隨國企開拓商機

早前劉炳章曾與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往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阿斯塔納等地交流,又與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考察緬甸、寧夏自治區的銀川,今年2月到訪印尼、柬埔寨,足跡佈滿“一帶一路”國家,對於選擇往哪個國家發展或有何注意事項,亦有一番見地。

 

香港專業服務界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有何竅門,劉炳章回應道:“國企、央企。”他指出,基本上香港的專業人士參與國企、央企的項目,都可以在極低風險的情況下提供服務及收取費用。同時切忌“大貪”,每個國家都涉足,應集中一些具潛力的市場。“不要打算賺取當地企業的費用,而是賺國企、央企的費用,如此成功機會高、現金量風險低。簡單來說,賺取美金或人民幣,不賺當地貨幣,避免貨幣貶值的風險。”

 

同時,劉炳章鼓勵香港專業服務界善用已有的人脈關係,“一帶一路”國家當中有不少同鄉會、工商社團的組織,如能加以運用,必可早着先機。“記得數年前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到訪馬來西亞,期間與居住當地的港人見面,發現當中大部分是工程師,可見香港輸出專業人才之多。”

 

商機固然吸引,但劉炳章亦提醒,要到“一帶一路”發展必須克服一連串問題,應及早了解及作準備。“首要問題是文化差異,不少中亞國家如哈薩克斯坦屬回教國家,禁忌繁多,初到者要小心注意;其次是市場風險,如早前緬甸政府更替後便否決原已落實的水庫計劃;客戶風險,如當地沒有設立保貸保險局這類機構,萬一遇上有問題客戶亦毫無保障,還有就是貨幣風險、市場訊息風險等。”

 

儘管如此,但機遇往往是風險的雙生兒,劉炳章仍然鼓勵香港專業服務界及早到當地發展。早前他到匈牙利、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考察,發現不少內地企業已進駐其中,由最初每年賺300、400萬美元,至現時十倍增長以千萬計,這些國家與中國關係良好,香港企業可趁勢加入其中,提供專業服務。

 

參考經驗 早着先機

去年哈薩克斯坦之行,劉炳章得悉當地擬興建一條長達65公里的輕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借貸18億美元,西班牙公司提供車卡,中國交通建設、中國鐵建等亦已就位,萬事俱備,只欠管理配合,最終他們找來港鐵輸出管理專才。“畢竟港鐵在斯德哥爾摩、倫敦、悉尼、墨爾本輸出營運鐵路的服務,經驗、水平俱備。這個例子說明,香港輸出專業服務是大有可為。”

 

近年港鐵業務遍及北京、天津、深圳等內地城市,香港機管局亦有份興建珠海機場及虹橋機場,可見香港的專業界別遍佈世界,有先例可循,為進軍“一帶一路”市場累積經驗。

 

劉炳章引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去年5月在香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提及,尼泊爾和柬埔寨的兩個基建項目均引入香港顧問諮詢公司承擔項目監理任務,其後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大量建築物倒塌,由香港公司監理的項目卻基本完好無缺,充分體現香港專業服務的優良品質,足證香港專業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大有可為。

 

政府宜擔當主導角色

劉炳章坦言,政府奉行一貫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憂慮支援個別行業卻被其他行業詬病,極其量協助構建平台,讓企業自由交流。然而,他認為此舉在當前環境下並不足夠,期望政府多為業界充當遊說、聯繫的角色,遇上規模宏大的商業計劃,或需透過政府對政府的洽商方可完成。業界努力之餘,劉炳章期望政府能夠改變思維,多走幾步,主動協助業界“找生意、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