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6年6月
英國“脫歐”何去何從

James Downes:英國“脫歐公投” 經濟大於政治

英國“脫歐公投”日子將近,作為世界大國的英國若真的脫離歐洲,環球經濟牽一髮動全身。目前民調顯示,“留歐”、“脫歐”雙方實力相約,在餘下日子能逆轉局勢的關鍵何在?

 

政經辯論 爭持不下

現時“留歐”及“脫歐”各自搬出理據說服對方。支持“留歐”的聲音表示,若英國脫離歐盟,國內生產總值將在2030年前下跌6%,因“脫歐”意味英國同時脫離歐盟的關稅聯盟,逾半商品出口歐洲的英國自然受到衝擊。而且,當英國失去作為進入歐盟經濟體的門戶角色時,市場普遍預測跨國集團會重新審視進入歐洲市場的策略,屆時可能進一步影響英國經濟。

 

另一邊廂,支持“脫歐”的卻認為這些只是危言聳聽,強調英國如可完全自主貿易政策,將令英國更加積極,透過連結歐美與西亞、東亞等經濟體,令英國經濟更上一層樓。再者,英國脫離歐盟後,可節省每年向歐盟繳交約100億英磅的成員國費用,這筆資金可轉用於國內支出。支持和反對“脫歐”者各有說法,但始終從未有國家成功取得國內共識而脫離歐盟,故無法預知確切後果。

 

留歐”聲音較強

是次公投摻雜着複雜的政經辯論,倫敦智庫 Parliament Street 英國及歐洲政治主管、香港浸會大學歐洲聯盟學術計劃訪問學人 James Downes認為,無論“脫歐”方如何在經濟論點上表述,說到底他們主要考慮的還是政治。“他們希望重奪邊境控制權及限制移民,藉此強化國家主權。”然而,Downes指出是次公投的關鍵在於經濟。“這次公投的討論總離不開經濟,英國選民最根本的願望是國家步向繁榮。我認為留在歐盟的聲音是比較強。”他指出,這跟2014年9月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相似。“那時談的是蘇格蘭獨立的經濟損失,現在則談英國‘脫歐’的經濟損失。”

 

短短三年間,英國舉行兩次公投,是巧合還是趨勢仍有待觀察。不過,近年歐洲確實掀起有關主權的討論潮流,Downes認為,民族認同感和主權議題是兩次公投的最大共通點。“雖然由蘇獨公投可見大多數人選擇留在英國,但自從上次公投以來,英國國內民族認同感已呈上升趨勢。這不只是經濟利益的問題,而是重奪邊境及政治的控制權,也就是近年流行的‘歐洲懷疑論’,在法國、波蘭、匈牙利也漸漸形成主流。”為何英國首當其衝?“英國在地理上是島國,本身跟歐洲大陸有距離感。很多人希望英國能回到半世紀前,那個在國際舞台獨當一面的時候。有些民調亦顯示,人們認為英國不再強大乃因處於歐盟之內,這種觀點在民族主義者和右翼政黨中尤其普遍。”

 

環球經濟波動難免

目前民調顯示雙方支持率相近,但同時顯示有相當部分選民仍未有明確的投票意向,致令公投充滿變數。“帶領‘留歐’的是執政保守黨領袖卡梅倫,但他最近捲入巴拿馬文件醜聞,情況不大樂觀。政黨領袖在英國相當重要,若他的名聲受損,他的立場亦可能受到質疑。” Downes指出,美國總統奧巴馬專程到訪英國,明言支持英國“留歐”,也因有此憂慮。他預期隨着公投日子臨近,游離選民會考慮到國家整體利益,逐漸偏向支持“留歐”。

 

英國作為世界大國,“脫歐公投”茲事體大,若能成事,Downes相信對環球經濟影響深遠。“這會為英國經濟帶來眾多不確定因素,對倫敦甚或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當然,英國‘脫歐’後將重新獲得自主性,但今日世界已是相互連結、密不可分,倫敦更是世界金融中心,公投結果可不只是英國人的事了。”

 新華社提供

脫歐”失去中國的重視

去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英國,與卡梅倫簽署多項協議,包括汽車、核電合作等項目,總金額約400億英鎊。英國“脫歐”會否影響雙方合作?“對中國來說,如她要與歐盟成員國洽商,便要另外簽署協議。但對中國如此巨大的經濟體來說也不是甚麼難題。”

 

Downes坦言,如英國“脫歐”將失去中國的重視,“中國仍會跟英國做生意,倫敦的地位亦會維持一段時間,但至少在經濟貿易上,她已不及從前那麼重要。同樣地,英國對世界來說無疑會因而積弱,雖然英國比部分歐盟成員國還存在一定優勢,但長遠還是會走下坡。”

 

Downes指出,由於不少香港人投資英國,經濟合作緊密,難免會被波及,但影響有限。“若‘脫歐’成功,對香港則是繁瑣多於其他,因港人在英國的投資策略或要改變,可能要把公司搬到歐盟其他成員國,以適應新的貿易趨勢。”

 

歐盟應檢討改革

無論英國留在歐盟與否,Downes認為民族主義和“歐洲懷疑論”會繼續發酵,歐盟內部問題也絕不會一夜消失。即使英國最終“留歐”,Downes強調歐盟必須檢討架構及提升效率,“早前有歐盟高層承認,歐盟內部問題叢生,至少他們有人承認。我不會說歐盟失敗,亦不認為它會解散,但在某些層面亟需大力改進。如何提升歐盟的公眾形象?其實歐盟對區內經濟發展大有助益,何以選民不信任歐盟?現在歐盟的首務不是增加成員國,而是如何讓歐盟重新專注於經濟合作,這才是歐盟的根本。”

 

莊太量:歐洲經濟復甦英國“留歐”可期

 

英國即將舉行“脫歐公投”,目前支持和反對雙方爭持不下,然而若英國通過脫離歐盟,則意味自上世紀90年代建立的政治經濟聯盟、目前世界第一大經濟實體,將首次有成員國宣佈退出,勢必改變全球政經局勢。

 

世界融合大勢所趨

英國就脫離歐盟議題進行公投,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成事機會不大,“一般這種大決定都是由經濟利益支配民粹主義,就像蘇格蘭若選擇脫離英國,經濟上會遇到問題一樣。”他指出,這類獨立或脫離國際聯盟公投的基礎,是提出方確信己方擁有政經等各項優勢。他認為,目前英國經濟尚算繁榮,同時不想受歐盟難民問題拖累,因而選擇在英鎊獨立於歐元的情況下,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權。

 

莊太量分析,“脫歐公投”與英國人的民族性有關。“英國人是個驕傲的民族,不喜歡被人指揮,故此當年決定保留英鎊,放棄融合到歐元區。”但英國今日已非世界霸主,莊太量認為相互合作是無可厚非。“長遠來說,留在歐盟對英國經濟發展較好,雖然現在難免被歐盟內部問題拖累,但難保他朝英國亦需要歐盟的幫助。”

 

他指出,很多現時生效的經濟合作協議、借貸優惠或會隨‘脫歐’而失去,屆時或對英國本土造成衝擊。“英國不同美國,美國幅員廣闊,自成市場;但英國若失去歐盟這個市場,對長遠經濟發展必然不好。”然而,他指英國還有後備方案,“可能她看中另一個出路 — 中國,目前英國與中國有很多合作,這有可能取代歐盟在政治、經濟可帶來的利益。”

 

經濟回穩留歐可期

據5月民調顯示,英國選民就“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莊太量認為,這是因為還有沉默的大多數並未發聲。“出來支持脫離的是vocal minority,這群人對社會很不滿,在媒體曝光率很高,但想維持現狀的人未必會高調談論此議題。”在僅餘的日子,莊太量估計這段期間的經濟數據如失業率、通脹率是主導公投結果的關鍵因素,“若經濟急轉直下,加深選民對現狀的不滿,會影響他們的取態。”環球經濟數據顯示,歐洲整體經濟回穩,英國經濟開始復甦,因此他預期英國將留在歐盟體制之內。

 

現時全世界皆是開放,孤立自己其實百害而無一利。”然而,目前歐洲部分政黨正提出檢討自1995年起生效的《神根公約》,重設邊境管制,防止難民湧入,卻令20年來歐盟整合的努力付諸流水。莊太量認為,難民不一定是負資產,甚至可以促進經濟。“難民無可避免引發治安和穩定的問題,但亦能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經濟發展,尤其是製造業,帶來好處。”英國已為發達國家,近年生育率越趨下行,外來人口能補其不足。不過,難民的文化水平、種族、宗教、價值觀等觀念始終與歐洲相異,莊太量表示融合尚需時間,但他相信只要配合適當的政策,難民問題可轉化成機會,而其中的關鍵是為新來難民提供工作機會,有效降低犯罪率。

 

另一個影響公投結果的關鍵因素,則是首相卡梅倫最終會否因巴拿馬文件醜聞而被牽連下台。“卡梅倫是支持‘留歐’的關鍵人物,若他下台,削弱支持‘留歐’的聲音。因此他能否安全度過這次醜聞危機,也是‘脫歐公投’的重要影響因素。”

 

長遠必以經濟發展為先

從歐洲各國的角度出發,她們亦憂慮若英國“脫歐”,其自身經濟發展亦受牽連。莊太量分析,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英國“脫歐”或減低與歐洲各國的銀行往來,對歐洲金融業影響相當大,“英國始終有其角色,歐洲仍未能取替,即使法蘭克福亦難以取代。因此與貿易相比,歐洲各國更關注英國‘脫歐’對自身金融業的影響。”至於歐元未來走勢,莊太量預期,若“脫歐”將降低雙邊市場使用英磅和歐元進行交易的數量,但未必影響匯價強弱。

 

莊太量相信,“脫歐公投”是一時興起的議題。“就如多數的政治、民粹議題都是時刻性,但經濟利益是長遠的,市民投票時總會以長遠經濟發展為依歸。”是次公投經歷長時間討論,莊太量指有助選民回歸理性。

 

對中國、香港影響有限

然而,歷史總是充滿偶然。若英國成功“脫歐”,其他歐盟成員國會否仿效,最終促使歐盟瓦解?莊太量認為不大可能。“英國本身是島國,其他成員國則在同一個歐洲大陸之上,而且除德國、法國外,也沒有成員國擁有足夠實力脫離歐盟而獨立發展。”莊太量倒是關注國際的話語權,因若英國脫離歐盟,歐盟的地位將進一步降低,屆時最大得益者是美國。

 

至於英國“脫歐”會否對香港以至中國帶來影響,莊太量相信影響有限,“對香港最大影響可能只是簽證問題,因不少港人子女留學英國。港英貿易往來固然受到影響,但畢竟規模有限,實質變化不大。中國則是大市場兼大製造商,歐盟才是中國重視的市場,而非一個英國。”莊太量重申,英國“脫歐”只會大大降低自身的議價能力,實屬不智。

 

香港又能否從英國“脫歐”尋找發展機遇?莊太量認為並不容易,只因歐洲的目標不在香港,而在中國。“對歐洲來說,香港不是一個市場,而是進入中國的跳板,香港要明白自身角色所在,好好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