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主頁 >  媒體中心 > 
2019粵港澳合作論壇演講及對談精華

2019粵港澳合作論壇邀請多位特區政府官員及專家講者深入剖析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並探討香港在大灣區發展的角色定位。 

 

歡迎辭

蔡冠深博士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推動灣區深化融合的起點,為粵港澳未來全面合作發展提供頂層設計。 

  •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此外,韓正副總理更預告將出台30項促進灣區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便利措施。 

  • 要發揮灣區城市的錯位發展優勢,粵港澳三地必須探討如何促進城市和產業之間的有效合作,落實《規劃綱要》的原則和發展目標,共同為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探索方向。 

 

主禮致辭

陳茂波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合作的關係變化多端。在這樣的新時代、新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更顯得即時和重要。 

  • 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一國兩制”、三種貨幣、三個關稅區,這是限制,也是優勢,若能大膽創新,便能開出一條新路。 

  • 近年香港致力培育創科產業,大灣區發展既能發揮香港固有優勢,亦可借助區內兄弟城市的科技產業優勢,以及參加國家重點科研專案。同時,大灣區亦為創意文化產業和青年人創業提供廣闊平台。 

  • 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經濟協同發展,大灣區將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葉貞琴先生 廣東省委常委 

  • 長期以來,粵港澳緊密攜手,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合作,為大灣區建設的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港澳在國家發展大局當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廣東又是全國經濟大省,大灣區建設進一步促進港澳所長和廣東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 

  • 廣東已經出台了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將舉全省之力,與港澳一道推進大灣區的建設,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 

 

吳海恩先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副局長 

  • 澳門作為大灣區建設發展的中心城區之一,善用獨特的制度優勢、區位優勢、經濟優勢和社會人文優勢,在大灣區建設中積極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規劃綱要賦予澳門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時代使命,澳門將發揮多元文化長期共融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遊。 

  • 澳門正致力參與大灣區建設,在經貿旅遊、交通基建、文化交流等與區內兄弟城市加強合作,如在橫琴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在江門探討設立科技發展中心及文化教育基地,在南沙探討建設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等。 

 

主旨演講

王振民教授 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 聖賢孔子說過“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意思是當你要達成理想,亦要身邊的人達成理想,所說的是互利共贏的哲學,大灣區概念亦同此理,謀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 地理上,粵港澳大灣區自古有之,但是從未真正整合、協同發展。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動盪難測,要進一步發掘潛力,灣區9+2必須組團發展,發揮整體優勢。 

  • 根據綱要,港澳既是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又是交通物流樞紐。港澳的參與發揮重要作用,如在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提供借鏡;建設大灣區的國際朋友圈;在發展創新科技方面上充分利用港澳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優勢。 

  • 與世界其他著名灣區相比,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系”等特點,這意味大灣區的建設必然遇到困難,必須破除思想障礙,不斷推動理想創新和制度創新,並堅持以法治原則處理一切問題。 

 

曹達華博士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 綜觀世界三大灣區的發展路徑,其共通點是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綱要亦明確提出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構建國家創新發展新高地。 

  • 基於制度規則的差異,大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要素流動有欠暢通,應逐步打破壁壘屏障,推動三地的規則、制度、機制的聯通、貫通、融通。 

  • 港澳服務業已高度發達,珠三角城市已初步形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兩者結合為大灣區打造完備的產業體系,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作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 抓住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機遇,並擔當“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聯手“走出去”,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 

 

對談環節  

馮國經博士 馮氏集團主席 

 

  • 改革開放40年來,珠江三角洲概念已成為全國、全球一個很好的發展模式。當前的大灣區是珠三角的新版本、新一輪的革新。 

  • 全球供應鏈已走向數碼化,而目前最有潛力推動數碼化新經濟的地方就是大灣區,亦為香港帶來不少機遇。 

  • 香港一直都沒有一個本地市場,而大灣區則可以給予香港一個本地市場。香港科研達到世界級,但產業化不理想,關鍵就是欠缺本地市場,若能配合大灣區這個本地市場,香港的科研產業能有更好的發展。 

  • 大灣區為香港年青人提供上流、跨境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創科發展,是大灣區的發展重點和強項。

 

王振民教授 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 大灣區的概念就是解決資源錯配、惡性競爭等問題,透過頂層設計達到資源要素分配、流動更加合理,將整體效應充分發揮。 

  • 大灣區建設面對不少制度、體制上的障礙,要解決必先克服心靈的障礙,真正實現心靈相通。 

 

龔永德先生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高級顧問 

  • 相對港澳,不少人以為內地稅務成本高。但最近國家推行減稅措施,包括企業所得稅、利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令進入大灣區城市經營的稅務成本降低。 

  • 整個大灣區的專業服務業比內地以至其他亞洲城市都具備優勢,灣區城市可以並行出海,爭取更多“一帶一路”的項目。

 

霍啟剛先生 霍英東集團副總裁 

  • 大灣區推出有助擴展香港,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空間,但關鍵是如何向他們解釋。大部分年青人對大灣區抱正面觀念,但卻不願意前往就業、創業、居住,原因正正在於他們不理解。 

  • 必須讓年青人感受到參與感與獲得感。商界可以做的就是給年輕人搭台搭梯,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彼此共同享受中央給予香港的機遇。 

  • 年輕人創業需要人脈網路和市場認知,因此現正策劃是否可以組織更多以創業為主題的交流團,讓他們有機會跟創業者聯繫。 

 

侯鋒先生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大灣區2017年的總污水排放量高達100億立方。污水必須治理,否則將衍生食品安全等問題。在大灣區高品質發展中,習主席講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水的問題就是綠色發展和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相結合。 

  • 水是重大資源,污水處理不應視為簡單解決黑臭,而是要怎麼把污水轉換成資源。 

  • 香港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大有可為,水環境治理除了需要技術、頂層設計和綠色金融,尚需要大量金錢,香港可善用自身金融優勢,與水環境、綠色發展結合起來。 

 

劉濤博士 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 

  • 預期大灣區的法律仲裁和爭議解決將呈現井噴式增長,因為大灣區讓法律服務合作從個案基礎昇華至規則、機制層面,未來如果規則對接,機制完善,產生的法律服務需求將同樣大幅增加。 

  • 建議香港法律界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促成大灣區內的法律服務合作,未來應探討能否讓港澳律師,經過申請考核,申請特別的內地律師執業證,以期達到雙向而行。 

  • 港澳地區的法律機構、仲裁機構則應更多聘請內地的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作為仲裁員,讓他們成為這些機構的宣傳員。 

 

杜蘭博士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 2019年應該是向高科技的落地年,特別是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方面。隨着大數據的積累、行業專家的出現,目前已衍生出更好的應用。 

  • 粵港澳大灣區正可以成為“人工智慧+應用”最好的示範點。透過在大灣區分享技術予廣大開發者,有望開拓出更多的應用。 

  • 人工智慧時代將會是供給側創新的引擎,為未來行業發展提供各種各樣的助力,使行業發展出現很多變化。機器學習的特點是可以學習最優秀的人類的能力,並為機器定下標準,讓機器在學習以後有力超越90%普通人。 

 

盧德華女士 派意市場推廣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澳門特區政府正在大力推動一個中心、兩個平台、一個基地的建設,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 發揮澳門聯繫內地與葡語系國家的優勢,推動大灣區的“走出去、引進來”。憑藉澳門悠久歷史文化的優勢,與大灣區共同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和合作。 

  • 在過往基礎上,澳門會議展覽業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群的合作,期望達到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