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提高治理水平 開啟良政善治

治理,關乎香港特區施政的方方面面,包括總體治理理念,貫穿政府各項政策措施的制訂、落實及監督。香港須提高治理水平,方能開啟良政善治。

 

2022年10月,現任行政長官發佈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這亦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後香港特區的首份《施政報告》。從行文架構和政策內容上,無不切實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七月一日來港發表重要講話所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特別是在治理理念、吸引人才、土地、房屋以及醫療方面,行政長官都有重點着墨,是《施政報告》中的亮點。

 

把握好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自治權的關係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自從1997年祖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以來,香港已重新納入國家的治理體系。正如習主席所講,“落實好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是統一銜接的,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夠把香港特區治理好”。《施政報告》開宗明義,在第二章就清晰表明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鞏固法治核心價值。我非常認同政府未來推廣《憲法》與《基本法》工作確立的三個主題,特別是明確“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源於中央授權”,以及強調先有“一國”,而有“兩制”。但對於港人不甚了解,甚至部分人抗拒承認的中央全面管治權,當局是否應該落力宣傳並解釋內容?此外,在《憲法》的普及教育中,當局應爭取做到既有重點,又有廣度,由點及面推動對《憲法》整體的全面認識。面對青年人,更要善用新媒體及不同渠道推廣法治訊息。

 

轉變治理理念 更好結合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

中央授權香港“高度自治”,對屬於香港自治範疇內的事務,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作為香港的當家人,也都是香港的第一責任人,務必事不避難,治理好香港。今年《施政報告》中,在治理方面,可能最具長遠轉折性意義的,是政府銳意進取引入新治理理念,不再抱殘守缺於過往“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的心態,向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的方向邁進。例如,在政府投資的治理體系,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匯聚資源,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通過新設立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更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針對人口、人才流失的問題,當局主動出擊,於今年內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並在17個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組”。而在土地方面,《施政報告》制訂目標,在未來十年供應3,280公頃熟地,奪回土地供應的主導權,並在房屋方面提升公私營協作,推出全新“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

 

種種措施均體現政府已開始轉變的治理理念,但如何把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兩者更好結合,政府未有詳細闡述,需要在實踐中更深入探索。我拋磚引玉,提出三點政府須思考、應對的問題。第一,是政府要判斷應在何時或在何種情況下補充或介入市場,促進資源的高效配置;其次,是在處理具體政策和方案時,如何以民為本;此外,面對市場長期自由發展所附帶產生的發展成果未能由社會各界、各階層廣泛共享的問題,如何用政策和法律,例如競爭法引導資本有序發展,並且通過財稅等一系列措施作好資源的再分配工作。

 

完善執行與監督 增強治理效能 為市民謀裨益

除了轉變治理理念,《施政報告》亦從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三個方面着手,回答如何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等新的架構將有利於以高層次統籌跨局、跨部門的分工和合作,制定並落實各項工作。但治理理念和制度的威力和效力,歸根究底要通過執行方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徒有制度,但人員訓練、執行監督等未能完善的話,治理能力無從談起,遑論為市民帶來裨益。我希望政府加強對公務員培訓,並在落實110個工作指標及各政策局和部門制訂的指標時,以務實心態,適時調整、改進,而非為做而做,重數目達標而不重執行質量。與此同時,政府必須尊重立法機關,跟從議會程序做事,並充分解說政策。立法會亦會作好監察監督工作,為提升香港良政善治添一份力。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