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善用未來基金推動產業多元發展

要運用“ 未來基金”作出策略性投資,實現更大的社會回報、為未來謀劃新出路,關鍵在於投資是否能與香港經濟發展方向互相配合。

 

特區政府於2016 年以行政途徑設立“ 未來基金”,調撥近2,200 億元的土地基金結餘作為“ 未來基金”的首筆資金,初步為期十年,期望透過長線投資,為財政儲備爭取更高回報。不言而喻,“ 未來基金”可說是香港人的共同十年儲蓄計劃,所以如何運營及使用款項,以至回報效益,自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我認為“ 未來基金”不應只着眼於數字上的投資回報,應同時尋求更大的社會回報。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於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在“ 未來基金”撥出百分之十的款項,即大約220 億元,成立“ 香港增長組合”,以鞏固香港作為金融、商貿和創科中心的地位,長遠提升香港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一脈相承,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向“ 香港增長組合”追加100 億元撥款,設立“ 策略性創科基金”和“ 大灣區投資基金”,以及動用1,000 億元投資回報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這些舉措雖體現“ 未來基金”和“ 香港增長組合”有着發揮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目標,但若然要運用它們作出策略性投資,實現更大的社會回報、為未來謀劃新出路,關鍵在於投資是否能與香港的經濟發展方向互相配合。

 

制訂產業發展藍圖 引導基金投資方向

現時“ 香港增長組合”雖設有兩層架構,當中的管治委員會負責向組合提供督導,並就投資準則及資產配置作出指引,但若果特區政府有一套明確和具體的產業政策,無疑能令投資更具策略性,亦有利於定期向公眾公佈項目進度時,量化其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的成效。以新加坡為例,政府為帶領國家產業升級和轉型,於2016年針對物流、食品製造、精密工程等23個工商領域,推出“ 產業轉型藍圖”,以提高行業的生產力、推動創新。此外,新加坡政府亦會持續檢視和更新藍圖,以迎合全球產業發展的趨勢。特區政府應參考新加坡,聆聽各界別人士的意見,為香港度身訂造適合的產業發展藍圖,引導“ 未來基金”和“ 香港增長組合”按照本港的產業發展需要,作出適切的投資方向,進一步鞏固支柱產業、加快培植新興產業。

 

在投資運作方面,目前“ 未來基金”存放在外匯基金之中,而受現行外匯基金投資管理制度所規範,作風保守,首三年的綜合投資回報率分別為4.5%、9.6% 及6.1%,遠低於新加坡淡馬錫控股複合年化14% 的總回報率。鑒於外匯基金中投資於私募股權及海外房地產的“ 長期增長組合”回報率較高,政府於2019年要求金管局增加投資,將該組合所佔比例由五成提高至六成,以爭取更高回報。雖然如此,但金管局始終受到履行保障貨幣、金融穩定的法定職能制約,而外匯基金則力求穩健、以“ 保本先行,長期增值”為投資目標,這令由金管局統籌及管理的“ 未來基金”,具有制度上的先天性“ 缺陷”,與“ 未來基金”所尋求的高回報有所衝突。

 

借鑒新加坡淡馬錫 優化管理

“ 未來基金”初步為期十年屆滿時,當局可考慮設立政府參與的創投機構,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進行較私有化的管理。當然,這種做法必須建基於完善的治理和監管機制,務求真正做到政府對創投機構監管但不干預,鼓勵自主經營,積極進取尋求高回報。此外,為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並有效分散風險,特區政府可參考美國和中國的經驗,為“ 未來基金”設立引導性母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戰略新興產業,推動香港產業結構的多元化。

 

按照《基本法》第107 條,香港特區政府須實行量入為出的財政原則,但這不應成為政府靈活調撥財政資源、優化“ 未來基金”和“ 香港增長組合”運作,從而推動香港產業結構多元化的絆腳石。當局未來應繼續與社會各界,就基金和組合的定位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進一步優化投資模式,讓它們可真正為香港謀劃未來。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