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把握灣區機遇化危為機

特區政府未來須做好準備,把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機遇,化危為機。

 

2019農曆己亥年,香港在中美貿易衝突的陰霾下,迎接經濟表現由熱轉冷的各項挑戰。雖然去年底中美元首達成共識,同意暫緩擴大加徵關稅,但90天休戰期快要期滿,未到貿易談判的最後一天,對環球貿易和投資有何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因此,特區政府未來須做好準備,把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機遇,化危為機,盡最大努力把香港建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項莊舞劍 志在沛公

去年伊始,中美關係由美國打響兩國貿易衝突第一槍而出現改變,先是對進口大型家用洗衣機和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徵收關稅,跟着是進口鋼鐵和鋁材,然後是對500億美元商品及2,000億美元內地貨物加徵關稅。凡此種種,都是美國借促進貿易平衡之名而對國家下重手。“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目的是阻撓國家踏上改善人民生活、朝向高科技產業大國發展的道路。

 

中美貿易衝突發展至今,美國已對近半數從中國進口約2,5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90天休戰期後稅率仍可能大幅提高至25%。提高關稅的即時反應,就是令國家商品在美國市場失去競爭力,假設美國從國家進口商品數量因此減半,對國家直接的實質影響預計是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43%;若連同其他間接影響,預計GDP最多下降1.12%。然而,這些影響相對不大及在可控範圍內。即使最壞情況是美國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預計國家GDP將下降2.24%。但預期國家經濟以6.5%速度增長下,仍能保持超過4%增長,但對國家整體就業情況的影響不容忽視。

 

國家GDP九成內需推動

現時,中美貿易衝突主要影響市場信心和預期,打擊投資和消費意欲。然而,國家都不太依靠出口,出口商品和服務至全球已由2006年佔GDP的35.3%降至2017年的19.8%;出口至美國亦由高峰期7.6%降至3.5%。目前,國家經濟增長最大引擎是來自國內家庭消費、基建投資及公共開支,內地GDP的90%是由內需推動。

 

相對而言,中美貿易衝突對香港影響暫時並不明顯。但如貿易衝突持續,相信情況可能會有惡化跡象。以2017年計,香港與國家及與美國的貨物貿易總值分別為41,360億元及5,439億元;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貨物貿易總額約6,360億美元,當中453億美元是經由香港轉口。去年底,政府公佈第三季經濟報告顯示,整體貨物出口增長步伐在9月減慢,反映中美貿易衝突影響可能開始浮現。即使10月出口按年升14.6%,遠高於9月4.5%增幅,但可能是廠商趕在聖誕前出貨和買家提前下單所致。

 

料與東盟經貿活動有增長

若中美貿易衝突持續,將加大對本港股市樓市影響,拖慢經濟增長。然而,隨着香港與東盟協定和投資協定於今年正式生效,加上內地、東盟及香港的內部消費和投資需求穩健,預計香港與東盟的經貿活動可望錄得增長。

 

在中美貿易衝突期間,特區政府向美國政府發出文件,重申將香港免除於有關關稅措施的要求,並在世貿平台就事件表達高度關注。又與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會面要求美國政府免除對香港所實施的不當措施,以及即時知會工商業界,並與主要商會及香港美國商會會面,了解業界所受影響。行政長官亦提出應對思路,包括進取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帶來更多經濟機遇;改變過分依賴四大經濟支柱,發展創新科技;及開拓傳統歐美以外市場,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策略發展東盟市場。

 

社會團結一致 嚴陣以待

可是去年底,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致送國會的年度報告,內容偏頗,建議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面對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有欠公允的指控,香港社會上下應團結一致,嚴陣以待,而不是假公濟私,往外遊說,假借外國之手干預香港事務。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