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立會匯報
立會匯報 - 支持“明日大嶼願景”

“明日大嶼願景”不但是解決本港土地不足非常有效的方案,更可為香港提供一個很理想和適切的據點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並一併理順本港經濟、社會、民生多方面的發展。

 

立法會上月按照慣例,連續三日就內務委員會主席提出的《致謝議案》辯論行政長官的年度《施政報告》。一如外界所料,今次辯論的焦點主要落在報告內〈土地供應〉篇章下的“明日大嶼願景”。

 

基於土地短缺已成為本港當前最嚴峻的問題,對經濟及社會發展舉足輕重,同時是市民最關注的民生問題,議事堂熱議這個香港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工造島計劃,亦是順理成章。惟令人憤慨的是,儘管“明日大嶼願景”受到多方好評,議會內外都有一些人立場先行,想方設法製造群眾恐慌,說它“掏空庫房”、應“先用棕地”等,即使當局及不少經濟學者專家都已作出回應,反證這些所謂“理由”不堪一擊,反對者仍置若罔聞。今次《致謝議案》就有反對派議員提出修正案促政府“收回”或“擱置”“明日大嶼願景”,明顯是想把整個計劃消滅於萌芽之中。

 

事涉重大公眾利益

鑒於事涉本港非常重大和長遠的公共利益,我在這場辯論發言時特意用上很長篇幅集中討論“明日大嶼願景”,目的是要向社會傳遞清晰、具事實基礎的訊息以正視聽,更重要是講解此計劃對改進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對本港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引導市民大眾以開放態度和大局意識來看清有關計劃,避免陷入反對者似是而非詭辯造成的“爭議”而阻礙整體社會前進的步伐。

 

其實只要站得夠高、望得夠遠,便知“明日大嶼願景”的意念是立足於新時代的需要,由區域發展大局着眼;它不但是解決本港土地不足非常有效的方案,更為香港提供一個很理想和適切的據點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並一併理順本港經濟、社會、民生多方面的發展,為未來再上台階打好基礎。基於本文篇幅所限,只能簡述其中部分重點如下。

 

首先,剛開通的港珠澳大橋進一步打通了整個大灣區的高速交通網,令本港接上珠江西岸的快速連接通道,便利通達粵西地區的加工製造業腹地,還能以港珠澳大橋為走廊,促成香港東大嶼核心圈、澳門新城區核心圈、珠海橫琴灣核心圈等多區域協同發展。港珠澳大橋亦是面向東盟的海陸國際大通道,足以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樞紐據點。而“明日大嶼”的所在地,正是處於這樣一個戰略位置。

 

近大灣區適切據點

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座落在大嶼山,旁邊有五小時飛行航程已可涵蓋全球一半人口的香港國際機場,令大嶼山成為通往世界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雙門戶”,完全體現了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按當局的構想,單是交椅洲的1,000公頃人工島已可建成超過4,0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差不多等同另一個中環。這個新開發的核心商業區還有完善交通網絡連接港島中區的傳統核心商業區,同時與集高增值物流、展覽商貿服務於一身的大嶼山“機場城市”協同發展,更重要是這個新核心商業區能夠緊貼大灣區這個廣闊市場的發展,箇中種優勢不言而喻。

 

改善民生惠及基層

同樣重要的是“明日大嶼願景”可提供大量土地解決本港的“房屋荒”,基層、中產和年輕專業人士都可受惠。按當局的構想,“明日大嶼”會由2032年起分階段增加供應26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口居住,當中政府承諾提供可負擔的公營房屋,本港八至九成家庭都合資格申請;按照公私營7:3比計,餘下的房屋土地亦可提供優質居住環境,增加中產上車或“換樓”的選擇,並增強吸引外地精英來港發展的誘因。紓解“房屋荒”後的正面影響亦可望幅射全港,有助樓市回復較健康發展。此外,整個計劃還會大興道路及鐵路基建,連接欣澳、屯門南,並接通整個西鐵系統,成為理順本港交通基建、紓緩現時新界西結構性交通擠塞的契機。全新人工島“碳中和”的城市規劃,亦有利本港邁向低碳經濟。

 

今天,土地不足猶如扼住了本港社會的咽喉,成為我們繼續向前發展的最大樽頸,並且嚴重影響民生。若只是一味反對“明日大嶼願景”,又無法拿出可行、足可解決本港短、中、長期土地短缺問題的替代方案,實際上是在扼殺現時屈居在劏房狹小床位的基層市民的希望、扼殺年青人向上流的希望、扼殺香港實現經濟多元化和把握大灣區機遇的希望,對於這股歪風我們必須全力抵制。今次反對派就《致謝議案》提修正案阻撓計劃失敗只是第一仗,相信隨着“明日大嶼願景”將來申請撥款及開展計劃,議會內外的衝擊還會陸續有來,而為了香港的未來,我亦會繼續堅守陣地。

 

如對上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向廖長江議員反映。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1號立法會綜合大樓703室
電話:2576-7121
傳真:2798-8802
電郵:legco.office.li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