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會長專欄
會長專欄 - 大灣區進入新時代 香港可發揮引領作用

蔡冠深博士 (第51屆會長) 2019年3月

 

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也是粵港澳區域合作新嘗試,必須以創新思維實現區內城市群強強聯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上月正式出台,勾劃出大灣區發展戰略定位,為三地分工和發展目標指明方向。香港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地位和既有產業優勢,並抓緊《綱要》賦予的新功能定位。我在今年政協提案亦就如何發揮香港最大優勢,推進灣區在創新科技、航運樞紐等範疇深化合作,並就建設灣區優質生活圈提出建議。

 

共建“ 深圳河兩岸創新走廊”

《綱要》提到將大灣區發展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事實上,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投放資源推動創科發展,香港與深圳亦落實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區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兩地可在此基礎上發揮各自的創新資源優勢,攜手共建“ 深圳河兩岸創新走廊",充分發揮港深的地理和制度優勢,擔當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合作平台的驅動者角色。

 

期望中央部委授權“ 深圳河兩岸創新走廊"的“ 一攬子"優惠政策,包括給予區內科技人才稅後補貼、優化科研資金雙向跨境流動審批安排,並放寬區內人流、車流往來限制等,如參考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的做法,容許香港單牌車輛進入深圳以至大灣區。

 

此外,建議可借助創新走廊平台,加強區內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建立國際科學合作聚集區,推動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保護示範區發展,為大灣區拓展“ 生產– 研發– 設計–銷售"產業鏈提供重要的建設和法律保障基礎。

 

鞏固航空航運樞紐地位

《綱要》亦建議提升珠三角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及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粵港澳三地可進一步完善區內主要機場及港口設施合作機制,提升共管共營水平,並善用香港在保險、仲裁、物流管理、貿易融資等高端專業服務優勢,與區內其他城市打造聯運物流網絡,對接“ 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事實上,東盟作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節點,與香港有着深遠的經貿和文化交融歷史。在粵港澳大灣區新政策下,香港可強化灣區與東盟聯繫角色,推動“ 中國–東盟貿易大通道"建設,透過優化交通網絡,將國家西南省份與東盟的連接進一步擴至港澳、廣東及東部地區。香港更可利用供應鏈管理服務等經驗,整合大灣區航空航運資源,協助提供專業服務支援,着力推動大灣區與新通道發展成為聯結東盟的重要紐帶。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除積極推動經貿融合與創新發展外,《綱要》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以城市群為基礎,通過發達的交通設施連結,“ 一小時生活圈"基建佈局已接近完備,下一步必須在便民利民配套服務加以深化,落實區內生活要素真正互聯互通。

 

例如可給予在灣區生活的港澳人士享有投資、就業、創業、福利等方面的國民待遇,增加歸屬感。當局可批准以學券形式,資助在大灣區生活的港澳居民子女接受教育,甚至讓特區政府直接向大灣區指定學校購買學位。此外亦可在大灣區主要城市鼓勵成立港式醫院,同時為區內內地居民和港人提供醫療服務,並容許特區政府資助在灣區居住港人,同樣可享受當地的社福服務與設施。

 

《綱要》提出降低甚至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事實上,內地三大電訊商已全面取消相關費用,期望粵港澳政府也盡快透過協商及釐清分賬等細節安排,惠及整個大灣區。當局亦可將現時火車站及機場可使用內地“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辦理手續的自助售票和登機等設施,開放給持有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使用,盡快實現灣區往來與通訊無障礙發展。

 

總括而言,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也是粵港澳區域合作新嘗試,必須以創新思維實現區內城市群強強聯合。我們亦會推動會員企業積極參與,與社會各界一起集思廣益,就落實《綱要》目標攜手努力,推動“ 國家所需、港澳所長、廣東所能",為香港和整個大灣區探索龐大發展空間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