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會長專欄
會長專欄 - 構建創科發展新定位

蔡冠深博士 (第50屆會長) 2018年6月

 

香港可憑藉在金融和專業服務的優勢,為創科產品各個環節提供支援,協助大灣區擔當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的橋頭堡。

 

上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予重要指示,強調促進香港與內地科技合作,支持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此舉無疑為深化香港創科發展注入強心針。近年特區政府銳意推動創科發展,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應積極加強對創科領域及相關產業的資源投放,尤其是透過大灣區進一步與廣東省互補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藍圖。

 

善用自身優勢與國家支援

香港擁有世界級高等院校,匯聚頂尖科研人才,加上資金、訊息自由流通,知識產權保護亦相對完善,絕對有條件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自2015年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以來,特區政府推動了多項措施促進本地創科發展,例如為企業研發開支提供額外扣稅、加強對初創企業的軟硬件支援、增加大學研究經費撥款等;早前更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大幅簡化申請科技人員來港的手續,既可進一步招攬世界各地科技專才,亦有助培訓本地科研人員,全面充實香港科技人才庫。

 

是次中央出台的措施,包括開放科研經費可跨境撥款到香港使用、提供科研儀器設備入境關稅優惠等,早前國家科技部亦已率先向本港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批出2,200萬人民幣研究撥款;這些都為香港科技產業發展帶來重要支持,也為強化香港與內地科技合作、促進彼此創新創業交流打下重要基礎。

 

在中央及特區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香港應可更好地發揮在創科領域的獨有優勢,透過與內地、特別是廣東省深化合作,突破過往市場規模和產業鏈的限制。我此前亦多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既有深圳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又有其他廣東城市的先進製造業作支援,可與本港的上游科研及專業服務優勢相結合。香港應積極探討如何在大灣區的規劃建設中發揮獨特優勢,配合大灣區打造成為促進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的重要樞紐。

 

建設跨境創科生態圈

香港與深圳兩地政府已落實於落馬洲河套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該園區作為香港與內地深化科技合作的重要試點,有關當局應探討為區內的租戶提供簡便的審批程序和全面支援配套,吸引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及創科企業進駐。特區政府亦可考慮日後將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擴展至河套園區,並與廣東省政府研究簡化各口岸的通關手續,以配合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頻密人員往來。

 

粵港澳三地亦可探討加大對區內初創企業的支持,包括與私人資金合作培育科技初創企業發展。早前香港科技園夥拍阿里巴巴及商湯集團,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為企業提供資金、技術、營運指導等支援。當局可參考類似模式,透過“產、官、學、研”結合,加速孵化初創企業,營造更具活力的大灣區創科生態圈。

 

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

隨着政府對科研支援不斷增加,工商界亦期待日後有更多科研成果能落實商品化發展,為產業帶來更多發展商機。香港可憑藉在金融和專業服務的優勢,為創科產品研發、融資、市場推廣等各個環節提供支援,並加強與整個大灣區協調合作,貫通區內創科產業上、中、下游發展,協助大灣區擔當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的橋頭堡。

 

科技創新不僅是國家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更是香港實現產業多元的驅動力。過往中央一直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如今再加上“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新定位,反映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的發展。各界應把握機遇,積極配合國家創科發展新步伐,為本港經濟締造新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