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1年12月
“ 十四五”启航 香港金融新机遇

“ 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八大中心,当中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香港凭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可积极配合国家的“ 双循环”战略,在内地金融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鄂志寰:经济新格局下 香港金融具优势

新冠疫情深刻改写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也為未来环球经济走势增添不确定性。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认為,未来全球经济走向主要取决於叁个因素,首先还是疫情的影响。“ 疫情已持续逾两年,但其影响仍然深远,它令全球经济分化,今年环球经济普遍迎来復甦,但各国復甦情况各异,加上各国疫苗分配不均、防疫措施不一致,预料这种分化可能进一步加剧。”

 

其次,目前全球经济復甦,很大程度依赖宏观政策的推动,其中尤以美国的货币政策為最重要观察点。鄂志寰分析,由於美国经济整体復甦较欧洲快,產生一定的通胀压力,并已开始為缩表做準备。从最近一次联储局会议纪录看,加息的步伐可能加快,不利於全球经济復甦。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风险。她解释,目前中美贸易争端正进入新阶段,市场对中美经济脱钩存有一定忧虑,政治不确定性将為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 十四五”激活香港金融业发展

在此新经济格局下,鄂志寰表示,“ 十四五”规划提出“ 双循环”构想,香港凭藉优越地理位置,可望受惠於国家的高速发展。“‘ 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八大中心,有助香港巩固既有优势之餘,亦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新切入点。大湾区战略亦為香港提供更大腹地,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将為香港金融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大湾区9+2 整体產业佈局中,鄂志寰认為,大湾区内城市各有其清晰定位和分工,大湾区加速融合对香港经济具支持作用。“ 特别是最近推出的横琴和前海方案,对内地经济的改革创新提出不少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和香港、澳门的优势互补。预计到2025 年,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超越东京湾区,成為全球最大湾区;到2035年,其经济总量更可望佔全国GDP 的18%。”

 

香港金融业傲视同儕

经多年发展,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上已具备先发和规模优势;至於国际资產管理业务方面,随着跨境理财通落实后,香港迎来崭新的机遇,使其金融业内涵得以丰富;加上香港在保险业务累积了丰富经验,全球20大保险公司中有14间已落户香港,预期香港在打造全球风险管理业务上有一定优势。

 

金融业向来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纽约、伦敦在近年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通常稳佔首两位,今年香港则力压新加坡重回第叁。鄂志寰认為,这反映香港已逐渐从近年的社会动盪中恢復过来,可望為国家对外金融开放担当更重要角色。“ 香港金融中心的特徵之一是高度国际化的银行业,香港是全球国际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100多家主要银行中,有70多家在香港开展业务。加上市场透明度高、市场监管机制、法律体系完善程度全球领先,凡此种种皆令其竞争力傲视同儕。”

 

 

 

李卢霞:香港是金融超级联繫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凭藉其独特经济地位,成為国家与世界市场之间独一无二的“ 超级联繫人”。工银亚洲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卢霞表示,这与其自身优势密不可分,例如香港拥有低税率、结算便利、海关通关、物流快捷安全等优势,成為内地企业的重要贸易转口中心。“ 自回归以来,内地经香港转口出口的货值达37.6 万亿港元,年復合增速约5%;同时香港是内地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回归后来自香港的投资总额逾1.2 万亿美元,佔内地吸引外资总额达56%。”

 

“ 双循环”强化联繫人角色

最近国家提出“ 双循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前海方案等政策亦相继出台,有利进一步强化香港的联繫人角色。李卢霞指出,香港作為重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向来是中国经济“ 外循环”的重要枢纽。例如近年香港与“ 一带一路”多国签订自贸、投资、税务等协定,有望在沿线的跨境投融资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此外RCEP 也开创亚太区域一体化新局面,商务部已表示支持香港尽早加入。

 

至於“ 内循环”方面,随着大湾区整合提速,香港优势服务业有望与内地经济对接。“ 珠叁角九市具备先进shutterstock製造业基础和优势,但高端服务业佔比仍然偏低。而香港则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金融、贸易、法律等先进服务业的优势明显,有望通过大湾区的广袤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形成两地优势互补。”至於创科方面,李卢霞指香港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可透过在广东设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将科研成果在内地实现產业化,形成產学研分工的发展格局。

 

担当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枢纽

李卢霞认為,香港在把握改革开放机遇过程中,其金融中心地位持续跃升,发挥国家金融开放的枢纽作用。“ 香港是内地金融业跨境经营首站,过去五至十年,大批中资银行在港开展业务,中资银行总资產在香港银行业中的佔比,从1995 年不足10%,提升到2019 年的36%;同年中资银行客户存款和贷款在同业佔比分别高达37 和38%。”

 

香港也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拥有最庞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目前全球70% 以上的人民币支付通过香港进行结算;同时,香港是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的首选平台。“2018 年港交所实施上市制度改革,為新经济企业拓宽融资之路。截至今年六月底,共有51 家公司按照相关制度在港上市,融资总额超过5,100 亿港元;目前在港上市内地企业数量佔港股逾半,市值已佔总市值超过80%,足以反映香港融资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黄王慈明:香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表示,观乎近年香港公募基金的发展,对人民币產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她阐释,公募基金是指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今年投资在人民币标的產品有50 多种。“ 如单看数目可能不算太多,但香港或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產品,还有人民币存款、A 股或人民币债券等多元化渠道,而且公募基金中还有一种属於人民币的专门类别。”

 

人民币產品需求日增

虽说是人民币类别,但这种公募基金,不一定直接投资在人民币资產。举例说,一个环球基金或美国的债券基金,投资者买卖时是用人民币,但投资过程中,基金可帮你兑换成外币来投资。”黄王慈明表示,这类基金的增长十分迅速,2019 年时约有200个,现已增至约300个,并认為这种產品的意义更大,因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一定要以人民币资產為投资标的,还可透过以人民币投资其他產品。

 

跨境理财通强化香港角色

黄王慈明预期,随着跨境理财通开通,类似基金将越来越多,未来内地客户多以此渠道投资香港理财產品,即是以人民币购入,但却投资到世界各地的不同產品,这对推动人民币作為投资工具有着重要意义。

 

“ 事实上,这亦侧面反映香港的重要性。根据证监会数据,去年香港管理的资產中,投资内地市场佔21%,比去年增长47%;不论股票或债券,海外投资者都是透过香港,以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措施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沪、深港通初开通时,只有10% 至15% 海外投资者利用作投资内地A 股,到今天这个比例已升至70%,足见香港所担当的“ 超级联繫人”独特角色。”

 

持续完善互联互通安排

未来不论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或内地投资者把资產配置到海外,香港均是首选的中间人。黄王慈明认為,香港与内地应加快互联互通安排,以应对日增的需求。“ 过去香港与内地间的基金互认,部分规定可能过於死板,欠缺操作性,导致海外基金无从参与;吸取过去经验后,随后跨境理财通的相关细节安排更趋完善。

 

但她强调,目前理财通只限於中、低风险產品,若要真正满足内地投资者的资產配置需求,未来中、低、高风险的產品必须一应具备。此外,如未来大湾区朝着单一市场的方向发展,便应尽快完善香港与内地从业员资格互认等制度安排,令互联互通在法律和运作层面都能达到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