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意见书
对土地供应选项及相关议题的意见

此意见书已於2018年9月10日提交予土地供应专责小组。

 

对土地供应选项及相关议题的意见

 

近年,香港房屋、工商业、社区等各类用地供应匱乏,不但影响社会民生,也不利本港经济长远稳定发展。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发表《增闢土地,你我抉择》諮询文件,阐述香港土地供应现况及未来发展策略,本会对此亦十分关注,并积极收集会董及会员对相关课题的意见,早前更邀请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及成员,与本会首长、常会董及委员进行讨论交流。

 

本会认為,特区政府必须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特别是优先考虑公私营合作发展私人土地储备,以及在维港以外水域填海;长远而言,当局可探讨与大湾区城市合建货柜码头,配合区域深度融合,同时释出更多土地资源作其他用途。兹将本会意见综合整理如下,谨供参考。

 

鼓励公私营合作发展

根据《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本港至2046年仍欠缺至少1,200公顷用地。然而,諮询文件所列部分短中期土地供应选项,包括发展私人游乐场地契约用地,即使能克服环境技术限制等各种挑战,亦只能提供為数不多的发展用地。反观大型发展商目前估计共持有至少1,000公顷的新界农地,如能充分利用,即可於短时间大幅增加土地供应。

 

现时发展商向有关当局申请改变土地用途,往往需时甚久,亦可能因基建配套不足或其他原因而难以作大规模发展、甚至无法获批申请;至於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私人土地,则必须先确立有关土地的「公共用途」,亦可能遭受业权人司法覆核挑战,引发漫长的法律程序。

 

要加快释放未被善用的私人土地资源,本会建议採用公私营合作模式,由特区政府订立公平、公开及透明的合作机制,针对每幅土地的特点处理用途改划、放宽地积比率等各项申请,并负责提供基建设施;发展商则需就修改地契向政府缴付地价及承担相关建屋费用,亦要替政府兴建若干比例的公营房屋。本会认為,此做法有助於短期内增加土地及公私营房屋供应,符合社会整体发展利益。

 

支持维港以外填海造地

就中长期增加土地供应而言,本会认為填海是切实可行而又最合乎效益的做法。香港山多平地少,自开埠以来,填海一直是本港扩展土地的重要途径。截至2016年,全港已发展土地有25%(约7,000公顷)是透过填海所得,容纳近叁成人口及七成商业活动,足见填海对本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惟近10多年来,本港填海工程基本上完全停顿,令土地供应远追不上香港发展所需。

 

填海不涉及收回私人土地或安置原有居民等问题,最新的填海技术亦可减低对附近水质和生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填海能够创造大片新地,不但有助增加本港土地储备,也方便进行灵活而全面的土地规划,配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除积极研究於维港以外近岸填海,本会认為特区政府亦应探讨在大屿山与香港岛之间的中部水域兴建人工岛,并儘快展开可行性研究。拟议的人工岛可提供超过1,000公顷土地,发展成兼具新市镇及商业区功能的「东大屿都会」。日后港珠澳大桥、机场叁跑道系统、11号干线等运输基建陆续开通,将进一步加强大屿山与港岛传统核心商业区、新界西以至珠叁角之间的连接,有助本港经济活动更平均分布,同时带动大湾区跨境往来互动发展。长远而言,大屿山将成為香港通往大珠叁角以至世界各地的「双门户」,為本港未来经济发展產生重要战略作用。

 

共建大湾区货柜码头

諮询文件提及研究重置葵青货柜码头及屯门内河码头,以释出相关用地作其他发展。本会认為,进出口贸易及航运物流是香港重要支柱產业,单是港口业已佔本地生產总值1.1%,僱用全港2.2%的劳动人口。任何重置码头方案必须审慎而行,并以不削弱本港货运枢纽地位為大前提。

 

如最终落实重置货柜码头,本会建议特区政府可探讨与深圳、珠海及澳门当局於邻近大屿山分流的桂山岛或其他合适离岛,共同兴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利用本港专业服务优势,进一步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配套服务,全面推动大湾区作為亚太区高增值航运中心。

 

因应上述建议,市场对跨境货柜车司机、码头工人等工种的需求或会减少。本会期望当局积极加强相关从业员的技能增值及再培训,并為推动高增值航运物流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策略,配合本港经济进一步升级转型发展。

 

积极拓展工商业用地

过去数年,本港的工商经贸用地供应紧张,令工商厦租金持续高企,中环甲级写字楼租金更已连续多年高踞全球榜首。本会认為,工商业用地短缺不但加重企业营商成本,尤其限制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利本港推进创新科技发展的步伐。此外,高昂的租金也减低海外机构及人才来港投资落户的意欲,窒碍本港经济进一步发展。

 

本会期望特区政府在积极增加整体土地供应的同时,亦着力拓展工商业用地,例如在日后的发展区项目(如东大屿、啟德等)积极增加商厦及商舖的供应;长远更要研究将「零售」与「商业办公」两个土地用途拆分,以回应不同类型的商业用地需求。此外,当局亦可研究进一步简化工厦活化程序,放宽工厦改建或重建限制,以更切合目前本地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

香港土地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不但造成居住环境「贵、细、挤」,也令各类工商物业供求失衡,楼价租金节节上升。事实上,香港并非缺乏可发展土地,现时已建设土地仅佔全港土地总面积24.3%,另有四成土地属郊野公园范围。

 

本会认為,特区政府应积极推动政策配合,制定透明合理的公私营合作、土地改划以至徵地换地等机制,加快释放未被善用的棕地、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等土地资源,同时积极开拓更多新土地,多管齐下建立长远土地储备作未来发展规划。本会期望特区政府能平衡各方诉求,找出最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土地供应模式,為本港经济及民生稳定发展开拓足够土地资源。